科研进展
  • 李静、王伟民、张干等—ES&T:耦合植物放射性碳和贝叶斯反演的城市碳排放核查实践
     近日,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干研究员团队在利用植物放射性碳(¹⁴C)约束与贝叶斯反演进行城市尺度化石源二氧化碳排放(CO2ff)核查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将基于植物 14C估算的 CO2ff与大气传输—反演框架耦合,形成了一套低成本、可扩展、面向治理的...
    2025-10-28
  • 王晓、赵时真、李军等—ES&T:清洁空气行动下我国大气PAHs来源与健康风险演变
    近日,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干研究员团队取得了大气多环芳烃(PAHs)污染源解析与风险演变研究的新进展。团队将黑碳的放射性碳同位素丰度(BC-14C)引入正定矩阵分解(PMF)模型,解决了其中生物质燃烧源与化石燃烧源分配不足的瓶颈问题,并解析了2008-2...
    2025-10-28
  • 郭昊、张艳利等-JGR-A:改进单萜烯光温算法提升对臭氧和SOA的模拟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是生成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其中单萜类化合物约占全球BVOCs排放总量的15%。长期以来,大气化学传输模型通常假设单萜烯排放主要受温度驱动,而对光照因素考虑不足。最新外场原位观测表明,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单萜烯排放也有光依...
    2025-10-24
  • Nature Communications:MOF-in-COF实现仿生离子通道KcsA构筑
     近日,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仿生离子通道KcsA构筑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Biomimetic KcsA channels enabled by 1D MOF-in-2D COF”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兼具高渗透性和高选择性的仿生膜(能够特异性感知并识别离子物种)与生物...
    2025-10-22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微生物驱动锰氧化研究新进展
     近期,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微生物驱动锰氧化过程与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水生生物膜中富含的胞外聚合物(EPS)可以介导胞内电子和胞外电子传递,促进胞外超氧自由基(O2•-)的生成,进而驱动二价锰离子氧化成矿。相关研究成果以“Aquatic...
    2025-10-22
  • 张倩玉、马慧敏、李军等-ES&T:揭示稠环芳香胺作为PM2.5溶解有机物中值得关注的遗传毒性成分
    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与全球范围内的疾病负担显著相关,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环境风险因素之一。明确PM2.5中的关键毒性组分及其来源,对于识别优先管控化合物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将服务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精准管控、靶向治理”的政策导向,有助于降低治理...
    2025-10-21
  • Nature Communications:CRISPR-Cas12a性能调控新策略
    近日,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CRISPR-Cas12a调控与应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Tailoring Cas12a Functionality with a User-Friendly and Versatile crRNA Variant Toolbox”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CRISPR-Cas系统作为当前最为高效、便...
    2025-10-10
  • 肖少轩、王新明等-AE:隧道测试揭示车辆尾气排放PAH大幅下降、轮胎磨损贡献日益凸显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具有致癌风险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为主要源于不完全燃烧的产物,PAHs在城区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随着我国车辆排放标准日趋严格,车辆PAHs这类毒害物排放发生了什么改变?这是城市大气环境健康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先进环境装备...
    2025-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