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ACS Nano:3D配位双原子催化研究新进展
    近日,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3D配位双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ordination Anions Dimensionality-Engineered Dual-Atom Catalysts for Enhanced Fenton-Like Reactions: 3D Coordination Induced Spin-State Transition”为题,于...
    2025-04-11
  • 曾建强、王新明等-GRL:极端热浪影响热带和亚热带异戊二烯排放最适温度
    异戊二烯是主要由陆地植被向大气释放的强活性有机气体,其全球排放量与甲烷相当,其对全球大气氧化性、臭氧及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有重要贡献,从而对空气质量和气候产生直接/间接效应。全球变暖导致极端热浪事件频率与强度增加,而异戊二烯排放对温度极其敏感,近期已有研究表明...
    2025-03-31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RISPR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关键挑战与优化策略
    近日,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发表观点文章,题为:“Making CRISPR-Dx Technology Work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探讨了CRISPR检测技术在环境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挑战及应对策略。该文章于2025年3月14日被接收发...
    2025-03-28
  • 徐谨立,潘天乐等- Environ. Sci. Atmos.:臭氧与地板清洁剂反应产生的含氮有机气溶胶和高度氧化分子
    臭氧(O3)作为室内环境中的主要氧化剂,可通过打印机、空气净化器等设备释放或经通风系统由室外渗入,其与清洁剂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快速反应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来源。这类气溶胶因粒径微小(通常小于1微米)可深入人体肺部,且可能携带硝基、过氧基等毒性官...
    2025-03-25
  • Nature Water:非均相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去除有机污染物研究新进展
    近期,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非均相过硫酸盐氧化技术去除有机污染物方面取得进展。提出了一种双底物协同催化(DSSC)策略,通过将氧化剂和污染物分别置于双室原电池的两个腔室中,实现了双底物端不同催化剂之间的协同催化效果,在绿色高效水处理方面展现...
    2025-03-25
  • 曾建强、张艳利等-JGRA:原位控制实验解耦光温对萜烯排放影响
        准确估算陆地植物排放的高活性萜烯化合物(单萜烯和倍半萜烯)排放量是探讨其空气质量和气候效应的重要前提。温度和光照是影响萜烯排放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因子,明确萜烯排放的光、温响应机制对准确估算至关重要。自然条件下,温度和光照的变化具有协同性,这可能导致前...
    2025-03-13
  • PNAS:二次稀土资源回收研究新进展
    近期,先进环境装备与污染防治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二次稀土资源回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后修饰策略,成功实现磷酸三丁酯(TBP)对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8)的提质改性,从而有效提高真实环境中稀土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回收。相关研究成果以“Boosted recovery of rare earth ...
    2025-03-08
  • 张艳利等-NSR:燃烧源异戊二烯对冬季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重要贡献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新明研究员和张艳利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沈国锋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 NSR)发表题为“Combustion-related isoprene contributes substantially to the formation of wintertime se...
    2025-02-25